在陜西通天河國家森林公園的密林中,四照花是春末夏初最動人的遇見。當秦嶺的風拂過海拔1700米的山澗,這片被當地人稱為通天河秘境的森林中,粉白的苞片正從油綠的葉隙間探出頭——四枚苞片如絹似帛,將細碎的花序裹成一盞盞懸在枝頭的燈籠。這一方水土,不僅孕育了四照花這樣美艷的大自然杰作,更承載著千年未改的美好寓意:苞片里凝結著“永恒的光輝”,果實中沉淀著“思念的甜意”,而花與果的共生,恰是天地間“團結與感恩”的隱喻。
花海與峽谷:苞片里的永恒之光
通天河的四照花多生長在河谷兩側的坡地上,如果你沿著公園的木質棧道蜿蜒而上,總能撞見它們的身影。最盛時,苞片從嫩綠漸次轉白,像誰在青黛色的山林間潑了一抹淡粉——這四枚苞片并非尋?;ò?,卻比花瓣更堅韌持久,從春末到夏初,始終以舒展的姿態(tài)托舉著花心,正如《山海經》所記“有光四照”。它們將秦嶺的陽光篩成碎金,讓每朵花成為永不熄滅的燈盞。當地人常叫它“燈臺花”,因晨昏時分最見深意。晨曦中,苞片上的露珠如碎鉆綴滿,似在詮釋“永恒不是不凋零,而是用重復的盛放對抗時光”;暮色里,逆光望去,整朵花如點燃的燈盞,讓人忽然懂得,四照花的“光輝”寓意,原是自然對“堅守”的最美注解。
野果與山風:紅果里的思念與回禮
九月的通天河,粉白苞片凋零處,圓滾滾的“野荔枝”正染上緋紅。果實從青綠到瑪瑙紅,要歷經小半年的沉淀,恰如思念在時光里發(fā)酵。早年的山民外出務工或者進山勞作,一出門便需很多時日,他們常會將曬干的四照花果揣在兜里,每當想家時嚼一顆,清冽的甜味混著松針香,感覺仿佛回到了自家院子里小憩。四照花因此便成了連接故鄉(xiāng)的紐帶。這層“思念”的寓意,在四照花的果實形態(tài)里早有伏筆:眾多小花簇擁成球,被苞片小心包裹,多像少女將心事扎成禮物,等著風捎給遠方思念的人。更動人的是它的“感恩”之意——正如科普館的標本旁寫的:“此花曾為國際回禮之選”。就像通天河的水滋養(yǎng)著兩岸草木,四照花用果實回饋秦嶺山水間的雨露滋養(yǎng),而游客在品嘗果實時感受到的甜味,何嘗不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善意回禮?
秦嶺物語:花與果的共生哲學
通天河的四照花從不是孤芳自賞的存在。春日里,它常與杜鵑花、紫荊花共染青山,苞片的白與杜鵑的紅,恰是“團結和諧”的天然注腳;秋日里,它結出的紅果與五角楓、樺樹相映成趣,詮釋著“萬物共生”的智慧。最精妙的,是這果實的形態(tài):四枚苞片如守護的手掌,將細碎小花攬在懷中,為花心遮風擋雨。這場景讓人想起“守護與包容”的寓意,就像通天河以博大的胸懷滋養(yǎng)著兩岸的生靈。當松鼠蹦跳著摘食紅果,蓬松尾巴掃落葉片時,這互動本身就是“感恩”的延續(xù):大自然以果實饋贈于動物,動物以足跡傳播種子,而人類在生命棧道上遇見這一切,便讀懂了“共生共榮”的深意。
行走通天河:在花影中拾得寓意
在通天河的“馱經神龜”旁,看成片的四照花如落雪綴滿枝頭,通天河水奔騰的浪花與苞片的白遙遙呼應,你會忽然明白“光輝”不僅是色彩,更是內心的明亮;秋日里,若聽見紅果“啪”地掉落在石板上,驚起一行翠鳥,拾起一顆嘗那沉淀半年的甜,你便懂得——“感恩”是時光釀成的從容。這秦嶺深處的四照花,用苞片寫就“永恒”的詩,用果實熬制“思念”的糖,更用一生的生長告訴世人:所有美好寓意,都藏在與自然對話的瞬間里,就像通天河里的水,日夜奔騰向前。四照花泛出的光映照在山野間,而人心的暖意,也在讀懂這朵花時,悄然生長成守護的力量。(來源:寶雞市辛家山林業(yè)局 作者:徐潔)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