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十分重視大熊貓保護,從20世紀60年代建立大熊貓保護區(qū)到開展大熊貓保護科研,組織實施大熊貓棲息地保護工程。從瀕危到易危,中國大熊貓保護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里程碑式的成功案例。
正在過河的野生大熊貓(胡萬新攝)
2016年12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了《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在大熊貓棲息地上整合設立大熊貓國家公園。試點區(qū)域地跨川陜甘三省,縱橫岷山、邛崍山、大小相嶺和秦嶺五大山系,面積約2.7萬平方千米,覆蓋70%的大熊貓棲息地,保護1631只野生大熊貓,把過去82個相對獨立的保護“島嶼”連接起來,大熊貓和它的“鄰居”們將得到一片完整、連續(xù)的更為廣闊的家園。
頻繁邂逅:同域共生欣欣向榮
高山密林中,野生動物警覺性極強,大熊貓更是以“隱士”著稱,即便是常年跑野外的調查人員,曾經能邂逅它也是寥寥無幾。
佛坪片區(qū)巡護員何義文等人在開展野外大熊貓巡護監(jiān)測工作時,幸運地看到一場激烈的野生大熊貓“比武招親”,他們用手機記錄下野生大熊貓聚群爭奪交配權的場景,并首次記錄到兩只野生大熊貓在樹上打斗的罕見畫面。至此,三官廟管護站巡護人員已發(fā)現10多處大熊貓交配場,目擊4場“比武招親”。
原始的較量(周孟棋攝)
今年5月,臥龍片區(qū)監(jiān)測隊員楊文剛、曾永兵在牛頭山開展野外調查時,一天內目擊3只野生大熊貓,分別為一只幼崽、兩只成年個體。兩個目擊點相距約1000米,前后不到3個小時。這是野外偶遇大熊貓頻率最高、數量最多的一次記錄。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晟研究員分析:“大熊貓出沒有3種可能:或處于繁殖季,平日獨居的大熊貓們會變得非?;钴S,成年雌雄熊貓都會更加頻繁地活動;或因種群擴散,一些棲息地保護良好、大熊貓種群密度較高的地區(qū),經常會有大熊貓個體往外擴散,尋找新的棲息地和領域;或因季節(jié)性遷移,大熊貓有因食物資源分布而垂直遷移的習性,長距離遷移增加了人們偶遇的機會?!?/p>
“近幾年監(jiān)測發(fā)現,整個公園內野生大熊貓的獨立探測次數明顯高于以往,我們對部分區(qū)域開展的大熊貓DNA個體識別表明,大熊貓種群數量在此也是明顯增加的,它們的活動范圍也在擴展,自然遇見的概率大大增加?!贝笮茇垏夜珗@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大熊貓重點區(qū)域監(jiān)測報告顯示,自2017年以來,大熊貓被檢出只數增加,同域物種遇見率增加,監(jiān)測區(qū)域生態(tài)保護向好。
邛崍山系:捕食者的回歸與復蘇
大熊貓分布區(qū)內目前分布有豹、雪豹、狼、豺等大型食肉動物,位于大熊貓國家公園邛崍山系中心的臥龍,是目前大熊貓分布區(qū)唯一一個仍保留有全部4種大型食肉動物的地區(qū)。
大熊貓國家公園里,金錢豹與大熊貓的棲息地高度重疊,它們共存于一個森林生態(tài)系統中。
雪豹(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供圖)
曾經人獸沖突,豹只存在大熊貓各保護地最早的本底調查名錄中,大多數社區(qū)百姓最后的目擊記憶也停留于上個世紀90年代初。2008年,長青率先拍攝到金錢豹,打消了各界關于“豹子可能從秦嶺消失了”的疑慮。緊接著,秦嶺片區(qū)大約有7個區(qū)域多年來不間斷地拍攝到金錢豹個體或者母子活動的影像,可以判定在這里有一個穩(wěn)定健康的豹群。
2020年7月,在臥龍海拔4000米的兩臺紅外相機記錄下一只雄性金錢豹的影像,經花紋比對,專家識別出這只年輕的金錢豹,2個月前就曾出現在直線距離50公里外的蜂桶寨區(qū)域,它的實際活動距離可能超過100公里。邛崍山系首次金錢豹的影像記錄是在2018年,位于臥龍海拔4080米的木香坡區(qū)域。迄今為止,邛崍山先后拍到兩只金錢豹。
翻越山脊梁的雪豹調查小分隊
金錢豹的回歸,邛崍山等待了近30年。上一次記載在20世紀80年代末,來自喬治·夏勒、胡錦矗等第一批大熊貓科研保護工作者的野外觀測筆記。在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岷山和大小相嶺片區(qū),豹群至今都沒有蹤跡。這個結果也跟去年北大研究團隊公布的一項研究成果高度契合,研究表明:大熊貓分布區(qū)內的大型食肉動物,即豺、狼、豹、雪豹,在過去10年間記錄偏少,在部分山系可能正處在瀕于消失的邊緣。這也是數十年來全球范圍的普遍現象,是各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共同面臨的急迫問題,大熊貓所撐起的保護傘,在面對這些大塊頭的食肉鄰居時表現已非常出色。
邛崍山不僅等來了金錢豹的回歸,淡水生態(tài)系統食物鏈頂端捕食者——歐亞水獺也在2019年春天“踏水歸來”,雪豹種群也在今年夏天被發(fā)現向邛崍山西麓擴散,邛崍山生物多樣性得以提升。這里不僅是大熊貓模式標本誕生地、大熊貓保護科研的發(fā)源地,還有全球最大的野化大熊貓培訓基地,擁有最大的綠尾虹雉人工繁育種群,還開啟了“大熊貓 雪豹”的雙旗艦物種保護理念。
大小相嶺:小種群的復壯之路
第四次大熊貓調查報告顯示:大相嶺山系共有38只野生大熊貓,小相嶺只有30只,大熊貓種群遺傳多樣性較為貧乏,種群生存形勢極為嚴峻,大小相嶺大熊貓孤立小種群的保護一直是國內外關注的熱點。
母親的懷抱(周孟棋攝)
野化放歸被認為是增加孤立種群遺傳多樣性,解決大熊貓棲息地“碎片化”最快捷的手段?!拔覀冎铝τ诖笮茇埧蒲械哪康?,就是保護與復壯野生大熊貓種群。在圈養(yǎng)大熊貓繁育技術取得長足進步的當下,能為野生種群的補充給予支持?!贝笮茇堁芯繉<液\矗院士表示。大熊貓國家公園聯合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和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將臥龍、都江堰2個野化培訓基地,栗子坪、大相嶺2個野化放歸基地,作為大熊貓小種群復壯的重要科研支撐,正在野化培訓進行中的大熊貓有10余只。
母子情(周孟棋攝)
“邛崍山系的野生大熊貓‘瀘欣’,被移居栗子坪。我們通過項圈無線電跟蹤、GPS定位、活動痕跡定位等技術手段,追蹤她融入當地種群情況‘。瀘欣’在這里與栗子坪的野生大熊貓成功地生下寶寶。”大熊貓國家公園栗子坪片區(qū)的負責人楊毅介紹。首次成功的放歸,實證了異地放歸計劃的可行性,也讓大家看到了復壯孤立小種群的希望。2017年,在栗子坪麻麻地放歸的大熊貓“八喜”、“映雪”屬于人工圈養(yǎng)的大熊貓,放歸的4年里,GPS定位時不時傳回它們的蹤跡。期待今年能得到它們野外帶崽的消息,這將關乎著圏養(yǎng)大熊貓野化放歸對小種群復壯是否成功。
岷山山系:野生動物南北往來的重要通道
大熊貓國家公園岷山片區(qū)地跨川甘兩省,擁有數量最多、密度最高的野生大熊貓種群,分布有12個野生大熊貓局域種群。王朗近期還在高山區(qū)域首次采集到狼和雪豹影像,確認了大型食肉動物在岷山分布。
川金絲猴(鄧建新攝)
今年5月,第五次“大熊貓國家公園岷山北部生物多樣性監(jiān)測巡護聯合行動”在平武啟動。16個單位的40余名聯合巡護員完成9條大熊貓樣線監(jiān)測,最長樣線39公里,共記錄物種9目24科36種,摸清了平時很難涉足的邊界區(qū)域的相關情況。大熊貓國家公園開展的跨區(qū)域聯合巡護,體制統一的優(yōu)越性正在逐漸顯現。
養(yǎng)蜂是岷山山區(qū)傳統養(yǎng)殖項目,隨著大保護下的黑熊種群在岷山不斷增加擴散,黑熊在村莊的出沒頻次每年呈上升趨勢。去年,僅平武縣,野生動物公眾責任險就賠付黑熊損壞蜂箱1000多箱?!皬V大群眾保護意識提高了,對野生動物更加友好,我們需要更好地解決社區(qū)與黑熊的融入共存?!逼轿淇h關壩村書記喬良說。
朱鹮(趙納勛攝)
關壩自然保護小區(qū)和新驛溝社區(qū)保護地,都曾是保護的空白地帶,于2017年被納入大熊貓國家公園范圍內,是大熊貓國家公園創(chuàng)新保護與發(fā)展模式和典型案例之一。老河溝公益保護地,則是社會參與生態(tài)保護的典型案例。從黑熊與當地社區(qū)的逐步融入與共存來看,將人的轉變作為協調保護與發(fā)展矛盾的首位具有可借鑒性。社區(qū)百姓參與保護的模式,讓他們的自我認同和自豪感不斷提升,同時帶動的是當地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有效保護。
今年3月,有群眾在黃土梁大熊貓廊道中用手機記錄下野生大熊貓雪中漫步的珍貴畫面。黃土梁廊道是大熊貓國家公園最具代表性的大熊貓生態(tài)廊道,位于兩省三縣接壤處,是連接岷山山系九寨-白馬局域種群和摩天嶺局域種群及其棲息地的關鍵連接地帶。同樣在岷山的土地嶺大熊貓廊道,連接著大熊貓虎牙和九頂山兩大種群,也是岷山大熊貓等野生動物南北往來的唯一通道。在2020年8月6日拍到大熊貓正在背對著鏡頭吃竹子的影像。大熊貓及其他野生動物對廊道的利用,將有利于增強棲息地的協調性和連通性,實現隔離種群之間的基因交流。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