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角鼻龍,又名刺龍或角冠龍,是蜥臀目角鼻龍科中的一屬,是晚侏羅紀的中大型掠食性恐龍,美國東部和歐洲西南部是角鼻龍化石的多發(fā)地。它的特征是大型的嘴部、像短刃的牙齒、鼻端的一個尖角、及眼睛上的一對小角。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爬行綱 Reptilia
目:蜥臀目 Saurischia
科:角鼻龍科 Ceratosauridae
屬:角鼻龍屬 Ceratosaurus
圖片
模式種:角鼻角鼻龍
Ceratosaurus nasicornis
角鼻龍與人類的比例參考
圖片
角鼻龍的模式標本身長約5.3米,但不清楚這個標本是否屬于完全成長個體。在1985年,大衛(wèi)·諾曼估計角鼻龍的身長可達6米。
一個于60年代發(fā)現(xiàn)于克利夫蘭勞埃德采石場的大型標本,身長可能達8.8米。
圖片
在1884年,馬什認為角鼻龍的重量相當于異特龍的一半。在1988年,葛瑞格利·保羅在他的掠食恐龍書籍中,估計角鼻龍模式標本的體重約524公斤。另外,葛瑞格利·保羅根據(jù)一個發(fā)現(xiàn)于克利夫蘭勞埃德采石場的大型股骨(編號UUVP 56),估計這個體的體重為980公斤。
圖片
在2000年,詹姆斯·麥迪遜與塞繆爾·保羅·韋爾斯將這個大型股骨建立為新種,深齒角鼻龍(C. dentisulcatus)。在2007年,專門研究莫里遜組的約翰·福斯特重新計算這股骨的體型,提出角鼻角鼻龍的體重為275公斤,而深齒角鼻龍的體重為452公斤。
圖片
圖片
角鼻龍是種典型的獸腳類恐龍,具有大型頭部、短前肢、前肢有4指,粗壯的后肢。角鼻龍的背部中線,有一排皮內(nèi)成骨形成的小型鱗甲。尾巴相當長,將近身長的一半。尾巴窄而靈活,神經(jīng)棘高。
圖片
與身體相比,角鼻龍的顱骨相當大。每塊前上頜骨有3顆牙齒,每塊上頜骨有12到15顆牙齒;每塊齒骨有11到15顆牙齒。
圖片
圖片
角鼻龍牙齒的化石
圖片
鼻角是由鼻骨的隆起形成。一個角鼻龍的幼年標本,鼻角分為兩半,仍沒有愈合成完整的鼻角。除了大型鼻角,角鼻龍的每個眼睛上方有塊隆起棱脊,類似異特龍。這些小型棱脊是由隆起的淚骨形成。
圖片
圖為:異特龍 Allosaurus
異特龍 種大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龍,平均身長為8.5米,最長可達12到13米。它們生存于晚侏羅紀的啟莫里階至提通階,約1億5500萬年前到1億4500萬年前。
鼻角的作用
在1884年,馬什提出角鼻龍的鼻角是種攻擊、防御的武器。在1920年,查爾斯·惠特尼·吉爾摩也同意這個意見。
圖片
圖片
但這個理論現(xiàn)在多不被采納。大衛(wèi)·諾曼認為這個鼻角不可能是用來攻擊或防御,而是在物種內(nèi)的打斗行為派上用場,例如求偶。葛瑞格利·保羅也認為這鼻角是用在同一物種之間的非致命打斗行為。
在1990年,嘉克斯·高斯特則認為,角鼻龍的鼻角只有視覺展示物功能。
圖片
角鼻角鼻龍的化石
角鼻龍的化石最先是在美國猶他州中部的克利夫蘭勞埃德采石場,及科羅拉多州的干梅薩采石場所發(fā)掘出來。
圖片
奧塞內(nèi)爾·查利斯·馬什
Othniel Charles Marsh
1831年10月29日-1899年3月18日
圖片
馬什于1892年繪制的
角鼻角鼻龍骨架復原圖
模式種是角鼻角鼻龍(Ceratosaurus nasicornis),是由奧塞內(nèi)爾·查利斯·馬什于1884年所描述、命名,并由查爾斯·懷特尼·吉爾摩爾于1920年所重新描述。
圖片
查爾斯·惠特尼·吉爾摩
Charles Whitney Gilmore
1874年3月11日-1954年9月27日
圖片
吉爾摩于1920年繪制的
角鼻角鼻龍骨架復原圖
在2000年,兩個另外的物種被描述,分別是:大角角鼻龍(C. magnicornis)及深齒角鼻龍(C. dentisulcatus)。
與角鼻角鼻龍相比,大角角鼻龍的鼻角較圓,其他部分則相當相似。深齒角鼻龍的體型較為強壯,但鼻角形狀則未知。
在2006年,從葡萄牙發(fā)現(xiàn)的化石被歸類于深齒角鼻龍。其他的物種,包括有:碩大角鼻龍(C. ingens)、斯特喬氏角鼻龍(C. stechowi)、及梅里安氏角鼻龍(C. meriani),皆為較不完整的化石。
碩大角鼻龍目前被認為是種鯊齒龍科恐龍。斯特喬氏角鼻龍仍被認為是角鼻龍類,但不一定是角鼻龍屬。
許多古生物學家質(zhì)疑大角角鼻龍、深齒角鼻龍的有效性,兩者跟角鼻角鼻龍的差異,可能是因為個體差異、生長階段的變化。如果屬實,兩者應(yīng)為角鼻角鼻龍的次異名。
圖片
角鼻龍與異特龍、蠻龍、迷惑龍、梁龍及劍龍生存在相同的時代與地區(qū)。它的體型較異特龍為小,角鼻龍的身長只有約6-8米長,2.5米高,體重約500公斤。而異特龍身長約9米,最多可成長至12米。角鼻龍可能有著與異特龍完全不同的生態(tài)位。
圖片
圖為:蠻龍 Torvosaurus
蠻龍屬是大型肉食性恐龍,它們生存侏羅紀晚期的北美洲與葡萄牙,體型相當大,估計身長約9到11米,體重估計值約2噸。
圖片
圖為:迷惑龍 Apatosaurus
迷惑龍屬,生活于北美洲的侏羅紀啟莫里階到提通階之間,約1億5100萬年前。脖子異常粗大,而尾巴則非常細長,它們是陸地上存在的最大型動物之一,身長約26米,體重介于24到32噸。
圖片
圖為:劍龍 Stegosaurus
劍龍屬生活在侏羅紀晚期,大約是1億5500萬年前到1億5000萬年前左右。頭尾長大約是9米,高度則大約4米。它擁有桃心狀的骨板不對稱的排列在背上,尾巴上四個用來攻擊的尖刺。
圖片
圖為:梁龍 Diplodocus
梁龍屬生活于侏羅紀末期的北美洲西部,約1億5500萬至1億4800萬年前。梁龍是巨大的四足動物,身長可達35米,有著長頸及像鞭子的長尾巴。
圖片
圖片
角鼻龍有著比例較長及更靈活的身體,尾巴左右較扁,形狀像鱷魚。這顯示它比異特龍更適合游泳。在2004年,一項研究指出角鼻龍一般是狩獵水中獵物,如魚類及鱷魚,不過它亦可能獵食大型的恐龍。
圖片
當然這個論點仍有爭議的地方,而在陸地的大型恐龍上常發(fā)現(xiàn)角鼻龍的牙齒痕跡,因為它很有可能以尸體為食。
圖片
角鼻龍和異特龍兩者的生活時間和狩獵范圍大部分重合,因此它們是統(tǒng)一生態(tài)系之下的競爭性掠食者,但是異特龍最終存活的時間較長。
角鼻龍在19世紀被描述為非常致命的一種代表性肉食性恐龍,廣泛被當時的歐洲列強所建的博物館所青睞,但是這個地位到了20世紀逐漸被打破,電影文化繁盛的美國產(chǎn)暴龍成為了現(xiàn)代人們對肉食恐龍的想像代表。
圖片
在最早與恐龍有關(guān)的電影,1914年的默片《Brute Force》中,角鼻龍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
在1940年的迪士尼動畫電影《幻想曲》(Fantasia)的《春之祭》段落中,一只角鼻龍攻擊陷在泥濘中的劍龍與梁龍。
在1956年的動畫電影《The Animal World》中,一只角鼻龍在戰(zhàn)斗中殺死一只劍龍,但不久后被另外一只試圖搶走尸體的角鼻龍所攻擊。這場戲結(jié)束于兩只角鼻龍最后跌落懸崖而死。
在1966年的電影《公元前一百萬年》(One Million Years B.C.)中,一只角鼻龍與一只三角龍發(fā)生打斗。
在1975年的電影《被時間遺忘的土地》(The Land That Time Forgot)中,一只角鼻龍與三角龍發(fā)生打斗。而在1977年的續(xù)集《被時間遺忘的人》(The People That Time Forgot),Patrick Wayne所飾演的角色在兩只角鼻龍中拯救了一位女孩。
在2001年的電影《侏羅紀公園 III》(Jurassic Park III)中,一只角鼻龍曾短暫出現(xiàn)在河畔。該只角鼻龍似乎想獵食劇中主要角色,但發(fā)現(xiàn)他們覆蓋著棘龍的糞便,于是離開。
在探索頻道的電視節(jié)目《恐龍紀元》(When Dinosaurs Roamed America)中,一只角鼻龍以掠食動物身份出現(xiàn),并追殺一群橡樹龍,但卻被一只異特龍所突襲并殺死。
版權(quán)聲明: 1.依據(jù)《服務(wù)條款》,本網(wǎng)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quán)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wǎng)頁發(fā)布的轉(zhuǎn)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wǎng)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guān)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quán)糾紛。 2.本網(wǎng)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wǎng)絡(luò)服務(wù)提供者,服務(wù)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wù)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wǎng)絡(luò)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wǎng)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有侵權(quán)行為,請權(quán)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jù)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quán)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