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蚊母樹:別名水漿柯子,為虎耳草目、金縷梅科、蚊母樹屬、其他系列植物,原產于亞洲中國特有植物,分布于湖北、四川,野生于海拔150-800m的丘陵陽坡、半陽坡的常綠闊葉林中的河溪旁。長江流域園林栽培較多。1900年命名。是常見的城市及工廠綠化樹種,適于路旁、庭前、草坪內外以及大喬木下種植,或作為落葉花木的背景樹。修剪成球形后,還可作為基礎種植及綠籬材料。野生數(shù)量非常稀少,屬國家二級瀕危珍稀植物。
小枝密集,樹形整齊,葉色濃綠,經冬不凋,花細而深紅,俏麗可觀,也是老樁盆景的好材料。野生于土少的亂石叢中或石壁段縫里,每年夏秋季河水上漲,被淹沒長達4-5個月,冬春露出水面,被譽為“兩棲植物”生命力極強。
中華蚊母樹植物特征
常綠灌木,高約1m。嫩枝粗壯,被褐色柔毛,節(jié)間極短。老枝暗褐色,禿凈無毛。芽體裸露、有柔毛。葉革質,窄長橢圓形,先端略尖,基部闊楔形,上面綠色,稍發(fā)亮,下面禿凈無毛。托葉披針形,早落。與小葉蚊母樹非常相似,但小葉蚊母樹小枝纖細,節(jié)間伸長,葉倒披針形,全緣,或僅在先端兩側各有1個小齒突,但不具鋸齒。
中華蚊母樹種植方法
喜陽,能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不耐嚴寒(耐-5℃)。適宜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中華蚊母樹繁殖方式
通常采用播種和扦插法繁殖。播種在9月采收果實,日曬脫粒,凈種后干藏,至翌年2-3月播種,發(fā)芽率70-80%。扦插在3月用硬枝踵狀插,也可在梅雨季用嫩枝踵狀插。
中華蚊母樹開花形態(tài)
雄花穗狀花序,花無柄。萼筒極短,萼齒卵形或披針形?;ńz纖細,花藥卵圓形。蒴果卵圓形,外面有褐色星狀柔毛,干后4片裂開。種子褐色,有光澤。
原文鏈接:https://sbike.cn/l/zhonghuawenmushu/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