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斑幾維 (英文名:Little Spotted Kiwi,學名:Apteryx owenii),是鷸鴕目鷸鴕科鷸鴕屬的鳥類。又稱為小灰?guī)拙S,是最小的鷸鴕之一,體重約0.9至1.9公斤,體型接近于小型家禽。羽毛呈淡灰色斑點狀,以適應新西蘭的森林環(huán)境。目前僅見于新西蘭幾個無天敵的離岸島嶼及惠靈頓的卡皮托保護區(qū),數(shù)量稀少且分布極為局部。外形特征 ▽小斑幾維長度約為35至45厘米,雄鳥體重880至1356克,雌鳥體重1000至1950克,雌鳥比雄鳥大且喙更長。全身羽毛呈淡棕色,頭部顏色較深,臉部至喉部顏色較淺,呈淺棕色。喙長而直,黑色毛發(fā)狀的觸須環(huán)繞基部;頸后和上半身呈暗褐色,不規(guī)則地帶有黃灰色橫紋。下體類似,但白色條紋更明顯。眼睛呈深棕色,喙色象牙白至粉色,腿為淺棕色,爪子白色。雌雄羽毛相似,但雌鳥更大,喙更長。幼鳥與成鳥相似,但體型較小,羽毛更柔軟。鳴叫特征 ▽雄鳥發(fā)出一系列上升的高音哨聲,重復多達30次,持續(xù)時間可達20秒;雌鳥的哨聲更低沉,更顫抖,是一種滾動的顫音。覓食時,兩性都會發(fā)出哼哼聲;爭斗時會發(fā)出噴鼻聲;在威脅情況下會發(fā)出嘶嘶聲和喙響。區(qū)別辨識 ▽與其他幾維鳥相比,小斑幾維的喙更長,沒有尾巴,且發(fā)出的叫聲是多音節(jié)的。與本地的新西蘭秧雞在聲音和形狀上可能混淆,但幾維鳥的喙更長,缺乏尾巴,叫聲更為復雜。生活習性 ▽生活在常綠森林和成熟的落葉林中,偏好密集的下層植被。棲息于海拔0至至少1000米的溫帶地區(qū),主要分布在山丘地帶,也可能曾出現(xiàn)在平原和山區(qū)。夜間活動,單獨生活。主要食物為昆蟲,如蚯蚓、蜘蛛,也會吃掉落在地面的果實、葉子和蕨類植物的孢子囊。通過在土壤和自然凹洞中探查尋找食物,可能主要依靠嗅覺探測獵物。生長繁殖 ▽繁殖季節(jié)主要在9月至10月,有時延續(xù)到11月至12月,甚至1月至4月。一雄一雌,終身伴侶。巢穴為水平或略向上傾斜的洞穴,由兩性共同挖掘,長度20至200厘米,直徑9至15厘米。每對每年嘗試繁殖時會使用新的巢址。每窩通常產1枚蛋,偶爾2枚,蛋殼顏色為白色至淺綠色,平均重量301克,約占雌鳥體重的25%。孵化由雄鳥獨自完成,孵化期63至76天。雛鳥孵化后約一周首次獨自離開巢穴,最終在2至3周后完全獨立。地理分布 ▽小斑幾維現(xiàn)僅分布于新西蘭的卡皮托島(位于北島西南部海岸外)和其他無天敵的離岸島嶼,以及惠靈頓地區(qū)的卡皮托保護區(qū)。其他 ▽100年前,小斑幾維瀕臨滅絕,當時五只個體被轉移到卡皮托島?,F(xiàn)在,卡皮托島上的小斑幾維數(shù)量已經增長到大約1200只,成為該物種的最后一個健康種群。
版權聲明: 1.依據(jù)《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jù)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