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21時許,麻栗坡縣林業(yè)和草原局接到熱心群眾反映,稱其在回家途中發(fā)現一只疑似因撞擊玻璃而墜落的鳥類,該鳥狀態(tài)虛弱、生命垂危。出于對野生動物的愛護,該群眾將其帶回家中進行臨時救護,隨后鳥兒逐漸恢復活力,體征趨于平穩(wěn)。該群眾經多方聯系,最終將情況報送至縣林草局。

接到信息后,縣林草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經工作人員觀察和鑒定,該鳥體長約45厘米,體重約60克,具典型黃葦鳽(Ixobrychus sinensis)的形態(tài)特征:頭部及羽冠呈黑色并綴有灰白色縱紋,喙細長,頸部棕黃色且較短,背羽及翅覆羽淡黃褐色,尾羽呈暗褐至黑色,胸側羽緣帶有栗紅色。黃葦鳽屬鵜形目鷺科葦鳽屬,又稱“黃斑葦鳽”“黃小鷺”“水駱駝”等,是鷺科葦鳽屬的一種小型鳥類,于2000年被列入中國《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簡稱“三有”動物);2013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保護等級為無危(LC)。
在確認該鳥健康狀況適宜回歸自然后,工作人員選擇將其帶至萊溪河上游生態(tài)條件適宜的蘆葦叢中實施放歸。放歸瞬間,黃葦鳽迅速隱入水畔蘆葦深處,重返自然棲息環(huán)境。

此次救助不僅是對單一物種的生命救援,更是麻栗坡縣推動生態(tài)文明建設向基層延伸的微觀體現。其核心價值在于構建了“公眾主動參與——政府專業(yè)響應——物種科學保護”的協(xié)同治理閉環(huán),生動詮釋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環(huán)境治理理念。從更宏觀層面看,此舉亦是對國家“綠色發(fā)展”戰(zhàn)略與“十四五”規(guī)劃中“推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目標的有力呼應,展現了基層單位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積極作為。
麻栗坡縣此次救助黃葦鳽的案例證明,野生動物保護并非政府部門的“獨角戲”,而是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協(xié)奏曲”。每一次伸手援助,都是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具體踐行。未來,我們期待更多這樣的“偶遇”轉化為自覺行動,讓每一個野生鳥類都能在安全的自然環(huán)境中自由翱翔。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