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鳥類:禿鷲
禿鷲(學名:Aegypius monachus),又名狗頭鷲、夭勒、狗頭雕等,是鷹科禿鷲屬鳥類。禿鷲為大型猛禽,體長108~120厘米,成年雄性禿鷲體重為5750~8500克,雌性禿鷲6000~9200克,翼展約有2米長,最大翼展可達3米以上。通體黑褐色,頭裸出,僅被有短的黑褐色絨羽,后頸完全裸出無羽,頸基部被有長的黑色或淡褐白色羽簇形成的皺翎。幼鳥比成鳥體色淡,頭更裸露,亦容易識別。因其頭被絨羽,頸后有部分裸禿,故名禿鷲。
識別要點:禿鷲體長108至120厘米,翼展2至3米。 成雄性體重5750至8500克,雌性6000至9200克。 體羽主要為黑褐色,頭部及后頸部裸露,呈鉛藍色。頸基部簇生淡褐色至暗褐色雜羽。 飛羽暗褐色,初級飛羽具金屬光澤。下體暗褐色,前胸密被黑褐色絨羽,腹部具淡色縱紋,肛周及尾下覆羽淡灰褐色或褐白色。 虹膜暗褐色,喙強壯,喙端黑褐色,蠟膜鋁藍色,跗跖及趾灰色,爪黑色。野外近距離易于識別。遠距離或高空飛行時,體色幾近黑色,但可憑借其體型巨大,頭部及頸部裸露,飛行時尾部略呈楔形,雙翼寬大,以及黑色尾部下方淡色的足部等特征進行辨認。幼鳥體色較成鳥淺,頭部裸露面積更大,亦易于區(qū)分。
生態(tài)習性:禿鷲的遷徙模式表現(xiàn)出地理差異和個體差異。作為一種部分遷徙的留鳥,禿鷲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北、華北北部、西北地區(qū)以及四川西北部。在中國臺灣、香港、長江中下游以及東部和東南沿海地區(qū),禿鷲僅作為冬候鳥出現(xiàn)。全球范圍內(nèi),高加索地區(qū)(東歐和中亞)的禿鷲種群會在冬季南遷至印度次大陸、中國南部、俄羅斯遠東和韓國等地,以獲取更豐富的食物資源和更適宜的繁殖條件。其中,蒙古地區(qū)的幼鳥會在11月至12月期間遷徙至韓國越冬,遷徙路線途經(jīng)中國和朝鮮半島。與成鳥相比,幼鳥更傾向于進行長距離遷徙和游蕩。例如,在格魯吉亞孵化的幼鳥可能遷徙至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越冬,隨后返回俄羅斯。西班牙的禿鷲幼鳥則會在西部和中部的繁殖地附近游蕩。
保護現(xiàn)狀:
2007年,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將禿鷲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
2018年,禿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收錄,列為近危(NT)。
2021年,禿鷲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版權聲明: 1.依據(jù)《服務條款》,本網(wǎng)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wǎng)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wǎng)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wǎng)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wǎng)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wǎng)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wǎng)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jù)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