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企鵝是一種不會飛的鳥類,屬于企鵝目企鵝科,主要生活在南半球,多數(shù)分布在南極地區(qū)。它全身羽毛密布,皮下脂肪厚達2-3厘米,這種特殊的保溫構造,使它在冰天雪地中,仍然能夠自在生活。
很多人不知道企鵝是鳥類,
不要笑,真是這樣。
圖片
直到現(xiàn)在我和朋友們聊天,說道企鵝是鳥類時,他們大多會表現(xiàn)出各種質疑。
圖片
對于企鵝敦實的身材,人們往往誤認為它們沒有脖子,其實企鵝不僅有脖子而且還很長。
圖片
還有一點誤解就是企鵝只生活寒冷的南極,真實情況不是這樣,它們在溫帶和熱帶都有分布,加島環(huán)企鵝就是一種赤道區(qū)企鵝,是真正的熱帶企鵝,它們在炎熱的赤道附近的孤島上繁殖,當?shù)氐臍鉁刈罡呖蛇_40℃。
企鵝跟其他鳥類不同,它們無法飛行,也不像其他不擅于飛行的走禽(如雞、鴕鳥),因為身體肥胖而不擅于奔跑。
圖片
“奔跑”的企鵝
圖片
奔跑的鴕鳥
但企鵝的趾間有蹼,翅膀也演化至槳狀。這樣的身體結構讓企鵝成為善泳的鳥類。
圖片
圖片
圖片
陸地上的企鵝不是直立著就是步行,
由于身型肥胖、腿短,
它們走路時顯得笨拙。
圖片
圖片
圖片
在冰天雪地下,若被天敵追時,它們通常會以腹部貼上冰地上,并用雙腳推動快速逃走。
圖片
目前已知世界上現(xiàn)存
企鵝共有 18 種
它們是:
皇帝企鵝
Aptenodytes forsteri
圖片
圖片
皇帝企鵝,又稱帝企鵝,是企鵝家族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成年皇帝企鵝身高可達100-130厘米,體重可達46公斤。在皇帝企鵝發(fā)現(xiàn)之前,有一種企鵝被認為是最大的企鵝,取名為國王企鵝。后來,在南極大陸沿?;实燮簌Z被發(fā)現(xiàn),由于它比國王企鵝還高一頭,因此給它取名為皇帝企鵝。
圖片
皇帝企鵝頸部為淡黃色,耳部的羽毛為鮮黃橘色,腹部為乳白色,背部及鰭狀肢則是黑色,鳥喙的下方是鮮橘色。
圖片
帝企鵝是群居性動物,飲食和居住都由很多個體聚集在一起。每當惡劣的氣候來臨,它們會擠在一起,防風御寒,以獲得最大的保護?;实燮簌Z是潛得最深的企鵝。它們能潛到250米深的水中覓食,捕食小魚、磷蝦等,并在水面下停留20分鐘。
圖片
皇帝企鵝是唯一在南極越冬并繁殖的鳥類,在南極洲幾乎完全在南緯66°S和77°S之間分布。并在距海岸線18公里的冰層上繁殖。據(jù)估計,2009年總數(shù)量約為30萬對成年鳥。
圖片
皇帝企鵝分布圖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了獲取皇帝企鵝身上的油脂,曾有大量皇帝企鵝遭到人類屠殺,其數(shù)量不斷下減,到20世紀20年代前后,由于受公眾輿論強烈譴責,這種野蠻的屠殺才被迫停止。至1964年南極條約協(xié)商國制訂《保護南極動植物區(qū)系議定措施》之后,皇帝企鵝及其他許多南極物種已受到普遍的保護。
國王企鵝
Aptenodytes patagonicus
圖片
圖片
國王企鵝,是企鵝家族中體型第二大的物種,成年國王企鵝高90-100厘米,重11-15公斤,僅小于皇帝企鵝。
圖片
主要差異是身材比帝企鵝 “苗條”些,它們的嘴巴細長,頭上、喙、脖子呈鮮艷的橘色,且脖子下的橘色羽毛向下和向后延伸的面積較大。脖子下方的紅色羽毛更為鮮艷,向下和向后延伸的面積較大,是企鵝中色彩最鮮艷的一種。
圖片
國王企鵝主要捕食小魚和魷魚,也捕食磷蝦及其他甲殼類動物。魚類占它們食物總量的80%左右。國王企鵝雖然步行笨拙,但遇到敵害時可將腹部貼于地面,以雙翅快速滑雪,后肢蹬行,速度很快。
圖片
國王企鵝在南極洲北部,以及火地島,??颂m群島以及該地區(qū)其他溫帶島嶼的亞南極島嶼 45°S至55°S之間繁殖。
它們在荒野地上繁殖,每次產卵一枚,大小為7×10厘米左右,重300多克,孵化期約為54天。
圖片
對國王企鵝目前沒有針對性的保護活動。但對國王企鵝棲息地的人為干擾正在增加,不排除引入的外來物種和疾病對其種群的威脅性。
國王企鵝與皇帝企鵝
的區(qū)別
圖片
圖片
巴布亞企鵝
Pygoscelis papua
圖片
圖片
巴布亞企鵝,是繼皇帝企鵝和國王企鵝之后體型第三大的企鵝物種,身高73-85厘米。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它們的頭頂有一條寬闊的白色條紋。
圖片
圖片
它們是企鵝家族中最快速的泳手,游泳的時速可達36公里。但潛水時間通常僅持續(xù)0.5-1.5分鐘,很少有超過2分鐘,而且有85%潛水不足20米。
巴布亞企鵝通常在近海較淺處覓食,主要食物為魚和南極磷蝦,特別是后者,是巴布亞企鵝的首選獵物。
圖片
它們一次通常會生2顆蛋,雙親會輪流孵蛋,每天更替工作。幼企鵝會在34至36天后孵出。
圖片
很多南極地區(qū)的島嶼都是巴布亞企鵝的繁殖地。最主要的幾個巴布亞企鵝族群均在??颂m群島、南喬治亞和凱爾蓋朗群島;也有一些巴布亞企鵝在麥夸里島、赫德島(Heard Islands)、南設得蘭群島和南極半島繁殖。
阿德利企鵝
Pygoscelis adeliae
圖片
圖片
阿德利企鵝,又譯阿黛利企鵝,為南極海岸及其附近島嶼一種常見企鵝。在企鵝家族中屬中、小型種類,高度72-76厘米。眼圈為白色,羽毛由黑、白兩色組成,它們的頭部、背部、尾部、翼背面、下頜為黑色,其余部分均為白色。
圖片
圖片
阿德利企鵝以各種魚類、軟體動物和甲殼動物等為食。它們在哺育幼企鵝的季節(jié)期間主要以南極磷蝦及魷魚為糧。
圖片
圖片
圖片
雌企鵝每次產2枚蛋,由雌企鵝孵蛋,孵蛋期為兩個來月,通常只有一只小企鵝成活,小企鵝2個月大即可下水游泳。
圖片
阿德利企鵝主要分布于南極大陸、南極半島以及南設得蘭群島、南喬治亞島等若干座島嶼。
南極企鵝
Pygoscelis antarctica
圖片
圖片
南極企鵝,因其頭部下面有一條黑色的紋帶,使它們看上去好像在戴著盔帽一般,故又稱頰帶企鵝或帽帶企鵝,亦因為它們有這些特征,它們成為了最容易被辨認的企鵝之一。
南極企鵝身高68厘米,成年的南極企鵝平均重約4公斤。
圖片
圖片
南極企鵝的食物包括小型的淺水生活動物、磷蝦、小型的魚類和其他水生的甲殼類動物。它們主要集中在半夜或正午來潛水覓食,而每一次潛下去一直也不會維持多于一分鐘,也很少深逾60米。
圖片
雌性每次產兩只蛋,而孵蛋的工序則會由雄性和雌性輪流進行,幼企鵝會在約35天后孵出。
南極企鵝棲息在南極洲,活動在在南大西洋海域,還有一小部分生活在新西蘭南部。
黃眼企鵝
Megadyptes antipodes
圖片
圖片
黃眼企鵝,平均身高70厘米,重約5-8公斤。它們的頭部呈淡黃色,瞳孔呈更淡的黃色,身體呈黑色。它們的顎及喉嚨呈黑褐色。眼睛之間有一黃帶在頭后部連接。
圖片
圖片
黃眼企鵝約90%的食物都是魚類,余下的是頭足綱。它們一般可以潛至34米的水深處。
黃眼企鵝配偶終身,每次生兩個蛋,不過小企鵝的死亡率很高,僅有百分之十五的企鵝活過一歲。
圖片
圖片
黃眼企鵝分布在新西蘭的南島、斯圖爾特島、奧克蘭群島及坎貝爾島。
黃眼企鵝是瀕危物種,估計只有約4000只。它們是世界上最稀有的企鵝之一。其主要的威脅是失去棲息地、掠食者的出現(xiàn)及環(huán)境變遷。于2007年11月,在卡特林斯海岸成立了一個保育區(qū)域,以保護超過10%的黃眼企鵝數(shù)量。
小藍企鵝
Eudyptula minor
圖片
圖片
小藍企鵝,又名小企鵝、神仙企鵝,是企鵝家族中體型最小的物種,平均身高43厘米,體重約為1千克。它們有一身藍色的羽毛,因此被稱作小藍企鵝。(若非在近距離和陽光照耀下觀看,很難發(fā)覺其藍色的羽毛。)
圖片
圖片
小藍企鵝捕食魚類、魷魚及其他小型的水生動物。
小藍企鵝的繁殖季節(jié)在春夏季,一次會生下兩個蛋。
圖片
圖片
它們出沒于南澳大利亞及新西蘭的海岸,有人亦曾在智利見過它們的蹤跡。小藍企鵝的數(shù)量目前穩(wěn)定維持在一百萬只左右。
斑嘴環(huán)企鵝
Spheniscus demersus
圖片
圖片
斑嘴環(huán)企鵝,又稱黑腳企鵝、非洲企鵝,身高68-70厘米,它們的胸部有黑紋及黑點,每一只黑腳企鵝都有個別的斑點,仿佛人類的指紋。
它們吃細小的魚類,如沙丁魚、鳳尾魚等、介蟲及烏賊,可以從所吃的魚類中獲得水份。
圖片
圖片
斑嘴環(huán)企鵝是唯一于非洲繁殖的企鵝,全年都會繁殖,主要由2月開始。雌鳥每窩會生兩蛋,38-42天孵化。
圖片
斑嘴環(huán)企鵝生活在非洲西南岸的企鵝,在納米比亞至南非近伊麗莎白港的阿爾哥亞灣的24個島上都有群族,最大的位于戴爾島。
洪氏環(huán)企鵝
Spheniscus humboldti
圖片
圖片
洪氏環(huán)企鵝,又名洪堡企鵝、秘魯企鵝、漢波德企鵝,身高約65-70厘米,體重約4公斤。明顯的特征是頭部呈黑色,有一條白色寬帶從眼后過耳朵一直延伸至下頜附近,下頜基部有一個肉粉紅色條紋延伸至眼睛。有一道寬帶環(huán)繞胸前如圍著一條黑色的“圍巾”。
圖片
圖片
人們對洪氏環(huán)企鵝的活動范圍怎么能延伸到洪堡巖岸的亞熱帶而感到奇怪,其實,這是因為從南方來的寒冷海流很適合洪氏環(huán)企鵝的體溫的需要。這些水域中還含有十分豐富的食物,洪氏環(huán)企鵝主要以大群的沙丁魚、磷蝦及烏賊為食。
圖片
洪氏環(huán)企鵝“一夫一妻”制,每年3月和10月產卵兩次,每次產2至3枚卵,夫妻輪流孵卵,60天后小企鵝破殼而出。
圖片
洪氏環(huán)企鵝分布于南美洲的企鵝,主要在秘魯和智利沿岸繁殖。
加島環(huán)企鵝
Spheniscus mendiculus
圖片
圖片
加島環(huán)企鵝,又名加拉帕戈斯企鵝、科隆企鵝,是所有企鵝中分布最北端的企鵝,也是唯一的一種赤道區(qū)企鵝,是真正的熱帶企鵝,它們在炎熱的赤道附近的孤島上繁殖,當?shù)氐臍鉁刈罡呖蛇_40℃。
圖片
圖片
在非常炎熱的氣溫下,它們會像狗一樣通過快速的喘氣來散發(fā)身體的熱量或者從身體的末端散失熱量(腳,鰭腳或身體的下半部)。當天氣太熱時,那些沒有繁殖的企鵝便不再留在陸地上,而是跳入水中。
加島環(huán)企鵝高度為44-53厘米,重量2-2.7公斤。背部呈黑色,腹部呈白色,并有一些黑色羽毛形成的斑點。一條白條從粉紅色的眼睛處延伸到另外一側,一條并不明顯的灰黑色的條紋穿過胸部。
圖片
百分之九十的加島環(huán)企鵝住在西科隆群島的伊莎貝拉島和費南蒂娜島上,其余的生活在圣地牙哥、巴托羅梅島、圣克魯斯省北部及佛羅里那島。
麥氏環(huán)企鵝
Spheniscus magellanicus
圖片
圖片
麥氏環(huán)企鵝,又名麥哲倫企鵝,一般身高約70厘米,體重約4公斤。它們的頭部主要呈黑色,有一條白色的寬帶從眼后過耳朵一直延伸至下頜附近。
圖片
圖片
麥氏環(huán)企鵝是群居性動物,經常棲息在一些近海的小島,它們尤其喜愛選擇茂密的草叢或灌木叢中坐窩,以躲避鳥類天敵的捕殺。在捕食上它們沒有特殊的偏好,捕食魚、蝦和甲殼類動物。
圖片
雌企鵝在10月中旬開始產蛋,一般每窩會有兩???,前后間隔四天產下,每枚蛋在125克左右。孵化期一般為39天至42天。
圖片
麥氏環(huán)企鵝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阿根廷、智利和多風暴的、巖石聳立的南美洲南海岸和富克蘭群島(Falkland Islands,即南大西洋的馬爾維納斯群島)沿海,也有少量遷入巴西境內。
厚喙角企鵝
Eudyptes pachyrhynchus
圖片
圖片
厚喙角企鵝,又名峽灣企鵝、峽灣冠企鵝、鳳冠企鵝和福德蘭企鵝。平均身高40-55厘米,頭頂擁有黃色的鳳冠,臉頰兩側會各有3-6條白色紋路。臉部、背部和尾巴的毛色呈現(xiàn)黑色或藍灰色,腹部毛色則是白色。
圖片
圖片
厚喙角企鵝主要食物是頭足類(85%,主要是箭魷魚),其次是甲殼類動物(13%,主要是磷蝦)和魚類(2%,主要是紅鱈魚和藍鱈魚)。
雌性企鵝通常會在巢穴產下1-2顆卵,雌雄企鵝會輪流孵蛋,約經過30-36天,小企鵝就會破殼而出。
圖片
厚喙角企鵝主要棲息在南極水域和南部極地島嶼。如新西蘭南島的海岸、菲奧德蘭和附近的斯圖爾特島。
直冠角企鵝
Eudyptes sclateri
圖片
圖片
直冠角企鵝,又名豎冠企鵝、翹眉企鵝,身高大約60厘米,有兩條尖長的,像刷子一樣的黃色冠毛,這種柔軟光潔的羽毛使豎冠企鵝在相似的種類中顯得很突出。
圖片
直冠角企鵝性情友善,主要以磷蝦、烏賊,小魚為食。
直冠角企鵝10月初產卵,所產的第1顆卵比第2顆小很多,會被放棄,雌性共同孵化第2顆卵,孵化期35天左右。
圖片
直冠角企鵝繁殖期分布于新西蘭的奧克蘭和坎貝爾群島,其他時間活動于南極洲海域。
馬可羅尼角企鵝
Eudyptes chrysolophus
圖片
圖片
馬可羅尼角企鵝,又稱長冠企鵝、通心面企鵝,身高約71厘米,頭頂部有黃色的較長羽毛,眼睛為紅色,腹部、胸部和尾部呈白色,頭部和臉頰呈黑色或深灰色,背部呈藍黑色。
圖片
圖片
圖片
馬可羅尼角企鵝擁有很強的潛水本領,主要以磷蝦為食,也捕食魷魚和小魚。每到夏季時,成千上萬的企鵝會游到南極海中,在布滿巖礫的小島上交配、繁殖。
圖片
雌企鵝窩產蛋兩枚,第一枚很小,重量只有第二枚的61%-64%,第一枚蛋很不受企鵝夫婦關心,第一枚蛋產下3天后,雌企鵝將產下第二枚蛋,此時企鵝夫婦將對第一枚蛋置之不理,因此第一枚蛋經常會被棲息地的海鳥如賊鷗等吃掉,或者被毀壞。企鵝蛋的孵化期為35-37天。
圖片
馬可羅尼角企鵝主要分布于南極半島及亞南極區(qū)(緊鄰南極圈以北的地區(qū)),目前至少集中于50處棲息地存有至少216群,包括??颂m群島、南喬治亞群島和南三明治群島,南奧克尼群島(South Orkney Islands)和南設得蘭群島、布韋島、愛德華王子群島、南極半島等地。
馬可羅尼角企鵝是世界上數(shù)量最多的企鵝,當前共有2400萬只。
史氏角企鵝
Eudyptes schlegeli
圖片
圖片
史氏角企鵝,又名皇家企鵝,身高65-76厘米,雄性比雌性大。以磷蝦、魚類和少量魷魚為食。
圖片
圖片
繁殖季節(jié)從九月份開始,十月份開始產卵。雌鳥每次產2枚卵,通常只有一只可以完成孵化。
圖片
史氏角企鵝分布在亞南極的麥夸里島和鄰近的島嶼上。
冠企鵝
Eudyptes chrysocome
圖片
圖片
冠企鵝,因眼睛上有一簇長長的黃色羽毛而又被稱為鳳頭黃眉企鵝。身高55-65厘米,雄性大于雌性,喙紅色或橙色,腹部白色和黑色相錯,紅色的眼睛,明亮的黃色尖眉毛和粉紅色的腳。
圖片
圖片
冠企鵝擅長跳躍,能跳過陡峭的巖石,而不是像其他種類的企鵝一樣笨拙地搖擺越過障礙物。以暴躁的脾氣及兇悍出名,是最具攻擊性的一種企鵝。這些企鵝以沙丁魚和磷蝦為主要食物。
圖片
繁殖期在7月至11月間,雌鳥每次產2枚卵,但一般只有第二枚卵被孵化,孵化期約為35天。
圖片
冠企鵝分布于亞南極地區(qū)、非洲,南美洲的南端地區(qū)。主要是阿根廷(馬爾維納斯群島),智利,赫德島和麥當勞群島,新西蘭,南非,澳大利亞,法國南部領土和烏拉圭。
北冠企鵝
Eudyptes moseleyi
圖片
圖片
北冠企鵝,又名北跳巖企鵝,身高大約68厘米,雄性較大。以磷蝦和其他的海洋生物如甲殼類、烏賊、章魚和魚為食,在繁殖季節(jié),它們會吃浮游生物。
北冠企鵝主要生活在亞南極人跡罕至的島嶼,戈夫島、阿姆斯特丹島、圣保羅島。
響弦角企鵝
Eudyptes robustus
圖片
圖片
響弦角企鵝,又名斯島黃眉企鵝、斯內斯鳳頭企鵝,中型身材,高度在55-73厘米,主要食物是蝦,魷魚和魚。
圖片
圖片
響弦角企鵝9-10月產卵2枚,第1顆較小放棄孵化,雌性共同孵化第2顆卵。
圖片
響弦角企鵝,分布于新西蘭南部的斯奈爾斯群島也在此地繁殖,也活動于塔斯馬尼亞海域和澳大利亞南部。
版權聲明: 1.依據(jù)《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jù)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