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武平縣復合型現代林業(yè)新型經營示范點——萬畝合作造林基地一角 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攝
巍巍武夷山脈,雄踞東南,綿延千里,初夏時節(jié),更顯郁郁蔥蔥。武夷山自古砂巖廣布,丹霞地貌舉世聞名。誰能想到,歷史上石多樹稀的武夷山,如今植被竟然那么好!
武夷山的草木蔥蘢、林壑優(yōu)美,是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巨大成就的一個縮影。
從分田到戶到均山到戶
1982年1月,中央提出包產到戶,億萬農民種糧積極性迅速迸發(fā)出來,中國從此創(chuàng)造了用世界上7%的土地養(yǎng)活世界上22%人口的奇跡。
分田到戶了,山林分不分?億萬農民解決溫飽后,產生了經營山林、發(fā)家致富的強烈愿望,于是,新一輪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提上日程。
2001年6月,地處武夷山深處的福建省武平縣萬安鄉(xiāng)捷文村在全國率先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這年12月30日,53歲的村民李桂林領到全國第一本新式林權證。
2002年6月,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來到武平縣調研,對當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給予充分肯定和支持。在認真總結福建、江西、遼寧、浙江等省試點經驗的基礎上,2008年6月,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下轉第二版)
2009年6月,中央召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中央林業(yè)工作會議,作出全面部署。以“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為主要內容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從此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
在堅持集體林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依法將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通過家庭承包的方式落實到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確立農民作為林地承包經營權人的主體地位。
改革主要有5個環(huán)節(jié):
一是明晰產權。以均山到戶為主,以均股、均利為補充,把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承包到農戶。
二是勘界發(fā)證。在勘驗“四至”的基礎上,核發(fā)全國統(tǒng)一式樣的林權證,做到圖表冊一致、人地證相符。
三是放活經營權。對商品林,農民可依法自主決定經營方向和經營模式。對公益林,在不破壞生態(tài)功能的前提下,可依法合理利用其林地資源。
四是落實處置權。在不改變集體林地所有權和林地用途的前提下,允許林木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出租、入股、抵押和轉讓。
五是保障收益權。承包經營的收益,除按國家規(guī)定和合同約定交納的費用外,歸農戶和經營者所有。
在改革的過程中,堅持了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確保農民平等享有集體林地承包經營權;堅持統(tǒng)籌兼顧各方利益,確保農民得實惠、生態(tài)受保護;堅持尊重農民意愿,確保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堅持依法辦事,確保改革規(guī)范有序;堅持分類指導,確保改革符合實際。
從亂砍盜伐到護林育林
“以前山上的樹都是公家的,能偷就偷。發(fā)生山林火災也沒人愿意去撲救。”回憶往事,曾親手主持均山到戶工作的捷文村老支書李永興不禁感慨萬千。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集體林權制度有過4次變動:一是土改時期的分山到戶,二是農業(yè)合作化時期的山林入社,三是人民公社時期的山林統(tǒng)一經營,四是改革開放初期的林業(yè)“三定”(劃定自留山、穩(wěn)定山權林權、確定林業(yè)生產責任制)。這4次變動,既有經驗,也有教訓,關鍵是沒有觸及產權,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不明晰、經營主體不落實、經營機制不靈活、利益分配不合理,制約了林業(yè)生產力的發(fā)展。農民經營林業(yè)的積極性不高,森林資源質量低,林地產出率低,農民收益水平低,亂砍盜伐現象普遍存在。
國家林業(yè)局局長張建龍表示,這次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具有4個鮮明特征:一是物權性。物權法明確規(guī)定林地承包經營權為用益物權。賦予農民的經營權、處置權、收益權都要依法保護和落實。二是長期性。中央10號文件明確規(guī)定林地承包期為70年,承包期屆滿還可以繼續(xù)承包,真正實現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三是流轉性。在不改變林地用途和依法自愿有償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經營權人對林地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可采取多種方式流轉,依法進行轉包、出租。四是資本性。農民在改革中獲得的林地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具有資本功能,可作為入股、抵押或出資、合作的條件。這是農村土地經營制度的重大突破,也是農村金融改革的重大突破,有效破解了農業(yè)發(fā)展融資難的問題,促進了金融資本向農村流動。
山分到了自家手上,農民吃了定心丸,也就舍得投入,“把山當田耕,把樹當菜種”,不僅沒有出現亂砍盜伐,反而出現了全家護林、合作造林、晝夜護林的可喜景象。“山還是那座山,可那是我的山。這山不再沒人管,我是永久的護林員。”如今已近古稀之年的李桂林笑呵呵地說。
2008年以來,福建全省植樹造林面積累計達2480萬畝,森林覆蓋率從63.1%提高到65.95%,居全國首位;活立木總蓄積量從5.32億立方米提高到6.67億立方米,凈增1.35億立方米;生物多樣性豐富,全省共有木本植物1943種、脊椎動物1693種,均占全國三分之一。良好的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還促進了福建空氣、地表水質量持續(xù)提升。
不獨是福建,事實證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有力地促進了我國森林保護和國土綠化。2013年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發(fā)現,集體林地森林蓄積達到54.25億立方米,比2008年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鋪開之前增長了18.7%。國家林業(yè)局數據顯示,僅2016年,全國就完成造林1.02億畝,完成森林撫育1.26億畝。
從窮山僻壤到金山銀山
捷文村曾是遠近聞名的窮山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之前,人均年收入只有900多元,去年卻高達13800多元,增長了14倍多。李桂林家分到200多畝山林,他靠賣竹材、竹筍,每年可增收兩萬多元。除此之外,他在林下散養(yǎng)了土雞,每年還能賺一萬多元。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讓農民有了新的致富門路。張建龍表示,全國集體林地有森林蓄積近46億立方米,經濟價值達到10萬億元,分山到戶后,相當于戶均擁有森林資源資產近10萬元。不少林農依托森林景觀發(fā)展森林旅游,把“砍樹”變成“看樹”,收入相當可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還搞活了林地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林業(yè)成為新的投資熱點,林業(yè)產業(yè)、林下經濟迅猛發(fā)展,“不砍樹也能富”的理念深入人心。目前,全國林下經濟產值已達6000多億元,林業(yè)產業(yè)總產值由2006年的1.07萬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6.4萬億元,增長了6倍。林業(yè)帶動了3000多萬農村人口就業(yè),農民純收入近20%來自林業(yè),重點林區(qū)林業(yè)收入占到農民純收入的50%以上。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授予林農處置權、收益權,進而盤活了森林資產。目前,全國集體林地流轉面積達2.83億畝,占家庭承包林地的14.5%。林地年租金由改革前的每畝一兩元,提高到現在的約20元,南方有的地方甚至達100多元。林業(yè)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涌現,全國家庭林場、農民林業(yè)專業(yè)合作社、股份林場、“企業(yè)+基地+農戶”等新型林業(yè)經營主體達18.4萬個,經營林地3.6億畝。集體林地年產出率由改革前的每畝84元,提高到現在的約300元,增長了3倍多。林權抵押貸款余額從2010年的300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850多億元,增長近3倍,實現了山林資源變成資產、資產變成資本。
國家林業(yè)局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確權集體林地27.05億畝,占納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面積的98.97%;已發(fā)放林權證1.01億本,發(fā)證面積累積達26.41億畝,占已確權林地總面積的97.65%。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讓1億多農戶直接受益。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