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hEW613CWUEX-6_LPWsihhQ
紫蘇(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為唇形科紫蘇屬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植株高30~100厘米,莖綠色或紫色,具鈍四棱;紫蘇原產于中國 ,已有兩千多年栽培歷史,現(xiàn)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在不丹、印度、朝鮮等地亦有栽培 。紫蘇內擁有特有的活性物質和營養(yǎng)成分,可作藥用、食用、油用,作香料用等,經濟價值較高,是一種多用途植物 。
紫蘇的別名桂荏、蘇麻、水升麻,另外有趣的一點是,紫蘇的別名繁雜而幾乎和多種顏色都有交集,除了上述之外,它還叫做白蘇、赤蘇、紅蘇、黑蘇、青蘇、白紫蘇等,這在其人文內涵的體現(xiàn)上則顯得奇怪且混亂,不過同時也可以反映出它和多種不同的區(qū)域文化都有滲透。
作為唇形科塔花族下的一種可食用植物,紫蘇葉很早就成為了我國古人使用甚廣的菜品,另外,傳統(tǒng)醫(yī)學中還發(fā)掘了它價值不菲的藥用功效。那么,紫蘇葉究竟起源于哪里,歷經了怎樣的變遷?紫蘇又有著什么樣有趣的人文故事呢?
關于紫蘇的可靠文獻記載可見于《本草綱目》,李時珍曾云:紫蘇嫩時有葉,和蔬茹之,或鹽及梅鹵作菹食甚香,夏月作熟湯飲之。意思是,鮮嫩的紫蘇葉和蔬菜一起吃,有的也可以用鹽漬或是酸梅鹵漬后當作佐菜吃,十分鮮香,在暑夏月份里還可以煮熟沖湯喝。
這種制法可以看作是泡菜的前身,其中的紫蘇梅果至今仍是江浙一帶的傳統(tǒng)小食,清香撲鼻且酸甜可口,頗受喜愛。而文中的“菹食”則作“腌菜”講,和韓式小菜及日本梅子漬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想必他們也是從中華飲食文化中獲得的靈感再加工發(fā)揮形成的自身的特色飲食。
之后人們發(fā)現(xiàn)了紫蘇的辛香氣味對一些昆蟲有良好的驅逐效果,并且用紫蘇葉包裹肉類可以適當延長肉質腐敗的時間,降低肉的腥氣,增加清爽的草木味道。
紫蘇便用作防腐和香料。同時在食用油膩的炙肉或是氣味厚重的海鮮品時,佐以新鮮紫蘇葉碎片共同烹飪或是同紫蘇漬菜共食,也具有清口解膩的功效。高麗國的烤肉、醬蟹等菜肴的食法也多是以此為范本而展開。
漢代枚乘的《七發(fā)》中吳客向楚太子描述飲食之美,講到了“鮮鯉之鱠,秋黃之蘇”。意思就是用秋天的紫蘇葉搭配生切鯉魚片食用,這種方法于平安時代傳到日本并形成了當地的魚生刺身的文化。
紫蘇不僅是我國古老的香料,同時,關于它的藥用論述也有諸多?!侗静菥V目》里論述紫蘇“味辛,入氣分;色紫,入血分”表明了紫蘇的針對病灶位置;而在《本草匯言》中則十分全面地概述了紫蘇的作用功效:散寒氣,清肺氣,寬中氣,安胎氣,下結氣,化痰氣。
并總結紫蘇為“治氣之神藥也”,評價極高;到了《藥品化義》中,紫蘇兼具“辛溫能散,氣薄能通,味薄發(fā)泄”的功效,專門用于“解肌發(fā)表,療傷風傷寒,及瘧疾初起,外感霍亂……”成為了放邪氣出路之要藥。
關于紫蘇的人文故事及內涵
有人認為關于紫蘇各種名稱其實要細分起來,所指代的具體實物也是略有不同的,這其中便是較為有雅趣的人文誤會了。我國紫蘇物種有兩類,葉片單面或雙面呈現(xiàn)紫色的為紫蘇,古稱“桂荏”,而葉片純綠色的則為白蘇,古稱“荏”,由于二者性味歸經類似故不作特殊區(qū)分。
有一古語為“荏苒”,現(xiàn)在作“時光流逝”講,而原本則指代的是特殊的紫蘇——白蘇,荏草在萌發(fā)之處風姿柔弱,頗得文人墨客的喜愛,故而《詩經小雅》中有言:荏染柔木,君子樹之。便是寄托了詩人們細膩的情感。另外還有詩詞寫道“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用以感嘆年復一年的時光易逝,這便開啟了紫蘇與時間的象征聯(lián)系,勸誡人們珍惜光陰,紫蘇的別稱“荏”也有了獨特的人文沉淀。
紫蘇可以直接作為蔬菜食用,可以更常搭配各種肉類烹制各種成菜肴或用作香料。佐魚、蝦、蟹、螺、蚌等不僅能去除腥味,還可起到防止中毒、保鮮的作用。
用紫蘇做成的家常菜,另外,我國南方地區(qū)還會在泡菜壇子里放入紫蘇葉或桿,可以防止泡菜液中產生白色的病菌(俗稱“不生花”)。有的地區(qū)還會將其入茶飲用。紫蘇的種子還可用于提煉蘇子油,長期食用蘇子油對治療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顯療效。宋朝時還將紫蘇用來做飲料,稱之為紫蘇熟水。(古人將由天然材料制成,兼具口感和保健雙重需要的飲品稱之為“熟水”,放現(xiàn)在我們就叫飲料。)
《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己類》里記載了紫蘇熟水的做法:宋朝時熟水在朝在野都十分流行,翰林院還組織了一場“宋朝肥宅快樂熟水全國賽”,紫蘇熟水憑借其芬芳怡人風味獨特,治療胸中滯氣的作用勇奪桂冠,一舉成為當紅爆款。
除了在我國飽受追捧,紫蘇在國外也小有名氣。搭配刺身的紫蘇。日本多將紫蘇用于料理,尤其在吃生魚片時必不可少,紫蘇因此曾被賜號“刺身之妻”。而在韓國,它則是“泡菜之妻”和“烤肉明星”,身在越南則又成了“米粉搭檔”。
此外,紫蘇中含有多種色素,既含有類胡蘿卜素等脂溶性天然色素,又含有花青素等水溶性天然色素,因此還可用于提取食用色素。因其良好的抗真菌和細菌活性的功效,在食品行業(yè)中還會作為防腐劑使用。
紫蘇的藥用價值
作為知名“兩棲”植物,紫蘇可是藥食兩手抓,在料理界打下一片江山的同時,在中藥界也是小有建樹。紫蘇的葉、梗、子均能入藥,古時曾將紫蘇進行全草入藥,全草藥性主降。后世的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其各部位藥用功效有所不同,因此將其莖葉子分開入藥。
紫蘇葉鮮葉
紫蘇葉也叫蘇葉,藥性辛,溫。歸肺、脾經。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的功效。
主治風寒感冒、咳嗽嘔惡,脾胃氣滯,妊娠嘔吐,魚蟹中毒。在風寒感冒中較為常用,不過因其辛散性溫,發(fā)汗解表之力較為緩和,輕癥可以單用,重癥須與其他發(fā)散風寒藥合用。
蘇葉外能解表散寒,內能行氣寬中,還略兼化痰止咳之功,故風寒表征而兼氣滯,胸脘滿悶、惡心嘔逆或痰多咳嗽者用之最為適宜。
紫蘇葉入藥的名方較多,如疏散風寒、理氣和中的香蘇散,行氣散結、降逆化痰的半夏厚樸湯,清宣涼燥、化痰止咳的杏蘇散等。
紫蘇梗
紫蘇梗作用則更為平和,一般是作為蘇葉的附藥使用。
蘇梗的主要功效是理氣寬中,止痛安胎。因其沒有發(fā)散風寒的作用,所以一般在治療風寒表證的方當中,基本用葉不用梗。紫蘇梗有比較緩和的理氣寬中作用,往往是用于氣滯胸悶,疏通中焦氣滯。根據中醫(yī)取象比類的觀點,因其中通,通氣效果較好。因為它作用非常的溫和,可以用于孕婦出現(xiàn)惡心嘔吐或者氣機不暢,不會傷到胎兒的元氣。
紫蘇子
紫蘇子性辛溫,歸肺、大腸經。主要功效為降氣化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紫蘇的種子往下落,依據古人取象比類的觀點認為紫蘇子降氣作用更為明顯,臨床實踐也已證明這一點。蘇子主入肺經,善于降肺氣,止咳平喘,加之作為子類藥材富含油脂,性降質潤,還能化痰涎,潤燥滑腸。
常用方有溫肺化痰降氣消食的三子養(yǎng)親湯和降氣平喘祛痰止咳的蘇子降氣湯??偟膩碚f,蘇葉主要用于解表,蘇梗通氣效果較好,而蘇子降氣作用更明顯,且兼具潤腸通便之效。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